催眠師聊生活:你被手機綁架了嗎?越滑越焦慮!

叮咚!手機又跳出了通知,上頭顯示了我這週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共計多少時長。

每次看到這個提醒,總會不自主地倒抽一口氣,原來我每天平均花這麼多注意力在這個小小的裝置上面!

你平均都花多少時間在這些社群媒體、網路世界當中呢?或是平均一天點開手機幾次呢?這些時間跟動作是有意識的掌控,還是無意識地重複呢?

其實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是你在使用手機,還是手機在利用你?

科技的進步好像非但沒有使人們更加平靜喜樂,反而讓憂鬱現象的人口越來越多。

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安德斯.韓森是一位瑞典精神醫學專家,於世界上最有威望的卡羅琳醫學大學(也是頒發諾貝爾生醫獎的單位)接受培訓,累積了多年研究成果,至今發表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

他的作品《拯救手機腦》當中解析了為什麼現代人被手機、讚數綁架的原因!

其實舉凡像是臉書、Intesgram、推特⋯⋯等企業,會雇用腦科學以及行為科學專家,設計如何讓人在使用這些app時,大腦可以分泌感到快樂的物質——多巴胺,進而讓我們對這些產品上癮。

多巴胺可以讓我們感覺到被犒賞,舉例像是當我們看到通知上有小紅點出現,就會想點開來看是誰對我們的文章、照片表示欣賞及回應;或是我關注的人是不是關注我了?

這樣的設計與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名叫斯金納(B F Skinner)實驗相關。

實驗發現,不定期的給予獎賞跟定期的獎賞比起來,反而會讓受試動物更有動力維持獲得獎賞的「行為」。

如果以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就像是博弈,人們根本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是大樂透得主,不過一旦有了得獎經驗、或是聽聞身邊有人中獎,便會願意掏錢買彩券,即使這次沒有中獎,依然滿懷期待下次中獎的人可能是自己。

而這個隨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小紅點就是掌握了人性的這點,讓渴求與人連結與得到認同的人們被綁架在這些社群媒體上。

當社群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已超過了正面效果

我有個習慣,是我會將社群媒體app裝置從手機上刪掉——

當我發現我會無意識地使用它們時、或是當我開始感覺到自己有焦慮、憤怒的情緒出現時。

我發現與其要一直克制自己,分散注意力去抵抗想點開手機的衝動,滿有效的一個方法是那就不要讓這個動作這麼好達成,如果想滑個介面卻還要點回去安裝回來,我就會打消暫時想使用的念頭,等真的有需求時再載回來。

我也聽說有的人會使用讓限制每天可以使用社群媒體總時數的app,一旦超過訂定的時間,便會鎖起來,可以讓人更有意識地分配自己可以花在社群上的時間。

我想這應該也是一個很棒的方法!

社群媒體確實是一個幫助我們更了解朋友圈,或偶像明星生活的媒介,但光憑幾張照片、幾段短影片並不代表這個人生活的全貌,尤其當在這個追求光鮮亮麗的文化下,人們不旦只敢展現『好的一面』,更遑論有人完全是為了他人點讚與留言而追求『完美』,讓真實卻自然的部分隱藏起來,放的是精修過後甚至是假裝的自己。

當人們的注意力、自我價值感是建立在這些紅點上,就有如將房子蓋在一個地基極度不穩固的危險地區,房子蓋越高,造成的傷亡可能越嚴重。

延伸閱讀:《催眠師推薦閱讀:《脆弱的力量》你不脆弱的話就不會有勇氣(上)

如果你也有以下這種狀況,不妨轉換一下行為,停下來,讓我們的腦袋好好休息一下:

  • 每天點開社群軟體時,並不清楚自己打開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無意識地動作,讓這些爆量的資訊映入眼簾,還覺得越滑越焦慮、狀態躁動
  • 心情被社群通知給牽制,讚數多的文章照片才代表自己有價值;沒人跟自己互動就代表自己是個十足十的邊緣人,沒人愛沒人會在意。
  • 沒有濾鏡或沒有修圖的照片不敢發佈
  • 到處比較自己和朋友,甚至是網紅、藝人的生活,好像要跟他們一樣好才代表自己是“人生勝利組“

觀察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為,再有意識地終止這些舉動,否則我們很容易會成為被這些商業產品、設計所餵食的肥羊,被他們催眠了某個單一的主流價值觀才是好的,淹沒在喪失自我價值感的洪流裡。共勉之!

我是火星誠靈平衡師團隊中的催眠師Ella,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感興趣可以按讚粉專進行追蹤,我們每周都會有2~3篇的更新!

如果你對催眠療癒感興趣,歡迎加入火星誠靈LINE@ 掌握第一手消息!

火星誠靈實驗室

立即預約:projectmars-spa.com/contact/

官網:https://projectmars-spa.com/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pa.projectmars/

LINE:@spa-mars

預設圖片
催眠師 Ella

在學習催眠之前,我其實也接觸了一些可以探索心靈的一些療癒系統,像是靈氣、薩滿、奧秘學校…等。直到接觸了催眠之後,我發現這是對我而言最有效用的。

我認為『催眠可以很靈性,也可以很科學。』

這很符合從小便對神秘學感到很好奇,但又同時很喜歡專業助人工作相關知識的我。而也在我越學習催眠後越發現,催眠無所不在,甚至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即是催眠。我希望可以透過催眠讓自己還有身邊的人可以透過催眠讓自己的往想要的生活更近一步。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